采用公允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对企业所得税有何影响
1、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对企业所得税产生的影响:采用公允模式计量可以更加合理的反映企业在报告日的资产市场价值。
2、可按企业实际会计处理确认的支出,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
3、我个人认为,从企业长期来看,两种计量模式对企业的所得税是没有影响的。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什么情况有递延所得税负债(资...
在税法中不承认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税法只承认账面价值,所以当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时候就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而会计上转换成公允模式以后就不计提折旧了,二税法中还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所以就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因为税法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只认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在税法中不认其公允价值,成本法下,计税会计没有差异,但是转了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报表反应的也是公允价值,计税基础还是按照成本模式的,两者之间差异不就出来了所以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在税法中不承认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税法只承认账面价值,所以当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时候就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成本法下,计税会计没有差异,但是转了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计税基础还是按照成本模式的。
税法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只认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在税法中不认其公允价值,成本法下,计税会计没有差异,但是转了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报表反应的也是公允价值,计税基础还是按照成本模式的,两者之间差异不就出来了。所以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即成本转为公允价值计税。在税法中,投资性房地产是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而公允价值则反映了市场价值。当企业将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时,报表上的价值会反映市场情况,而税法计税基础仍按成本模式,这就产生了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即所谓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合并报表里的递延所得税固定资产卖给子公司改为投资性房地产怎么...
合并报表已计提折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消失,所以要冲回递延所得税负债。
由于转化时的差额计入了其他综合收益,因此不影响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对应的借方应为其他综合收益。
从税收角度出发,价格要公允;会计上也有要求,只是合并报表抵消两者的交易,对于合并报表没有影响。对于一般企业来说,租金是其他业务收入;对于以物业租赁等为主业的公司,就是主营收入。如果属于以前年度的,要调整以前年度利润。